端午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过端午节有哪些趣味习俗和文化内涵?日前,记者采访了济南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会长李胜华,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的介绍。
李胜华介绍说,“端”是开始的意思,所以初五又叫端午。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也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古代,大户人家会让祭祀官到江边撒点米来纪念屈原,也是对文人的尊重。
民间有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李胜华说,端午节位于春夏之交,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端午节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开始活跃,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特别注意消灾防毒。端午节的早上,早早把艾蒿插在大门上,有拒蚊虫于门外的说法。按讲究,是越早越好。还有就是给孩子戴装有艾叶的荷包,起到驱赶蚊蝇毒虫的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送粽子,这也已成为节日里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李胜华:咱包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咱包粽子也很有讲究,粽叶皮是三片为一个完成的,里边三个枣,象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再一个粽子包好四邻八舍一分,又增进和谐邻里之间的友情。
除此以外,端午节看闺女这一习俗在我市的莱芜区也分布较广。节前,娘家人带着蜜枣粽子看闺女,也是希望女儿家的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李胜华:有这么一个说法,娘家去给闺女家撑腰。根据我们该习俗的研究,就说是收了麦子,娘家到姑娘家看一下收成怎么样。以前困难的时候,看看粮食够不够吃。衍变到现在,就是加深亲情。过完年很长时间没走动,也是迁就这个习俗,进行一下感情沟通。
其实,端午节的不只是吃粽子、插艾叶,它更是寄寓了人们平安和顺的美好心愿。李胜华表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一个特殊载体,他希望通过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