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世界东方,居齐鲁腹地。枕巍巍泰山,依滔滔黄河。山河浸润,文明滋养,聚乾坤日月之精华,成东方好莱芜,盛盈盈精气神。系列报道《东方好莱芜 盈盈精气神》④血脉赓续丹心一片 青山悠悠,描绘烽火岁月画卷;红旗飘飘,勇扛伟大复兴重担。 济南市莱芜区,一方红色尽染的热地。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由于国民党的疯狂破坏,从那个时间开始,山东党组织的发展进入了极为艰难的一段时期。 从1927年至1933年,短短7年间,山东省委主要领导更迭了19次。特别是1933年,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300多名党员、积极分子被捕,导致省委与中央彻底失去联系,山东省党组织也失去了统一领导机构。 这里是莱芜区牛泉镇鹁鸽楼村。村里最显眼的二层小楼和整个院落,是典型的清末时期建筑风格。在那个白色恐怖、风雨如磐的年代,1935年初冬,以刘仲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满怀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责任担当,在这里重建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工作委员会,成为山东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镌刻下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担当和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奉献。 什么是初心不改,什么是使命担当,穿越历史的腥风血雨,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给我们做出最响亮的回答。 这里是位于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吉山村的汪洋台,是为了纪念在惨烈的吉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泰山军分区政委汪洋等323名烈士而修建的。 1942年10月,泰山区在船厂村举办干部培训班。敌人得知情报后,纠集6000名日伪军向茶业口一带合围,紧急关头,泰山军分区政委汪洋指挥突围。在吉山村迎头遭遇,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战斗。敌强我弱,敌众我寡,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指战员没有胆怯、退缩,子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捅弯了肉搏战。英勇悲壮的吉山战斗中击毙敌人200余人,我方也损失惨重,有323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包括汪洋同志。 为表明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使命,实现崇高理想的坚强决心,1945年,在吉山村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命名为“汪洋台”。 英烈已逝,风骨犹存。这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闪烁着共产党人熠熠生辉的伟大革命精神。烈士们的高风亮节时刻铭记在莱芜人民心中,成为莱芜人民永久的精神财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红色莱芜,血染的风采。1947年2月,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打响莱芜战役,历经和庄普通阻击战、锦阳关阻击战、城关外围争夺战、吐丝口攻坚战、城北围歼战等,四天歼灭国民党军5.6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鲁南会战”计划和对解放区全面进攻阴谋。莱芜战役以其奏捷之速、灭敌之多、代价之小轰动全国、震惊世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的经典战例,被称为“运动战的光辉典范”。 莱芜人民在莱芜战役期间是支前主力军,作出重大贡献。转移上亿斤弹药和军用物资,每天百万斤给养筹集,涌现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事迹。 昨日硝烟不曾见,战地黄花分外香。红色,成为莱芜的底色。 红色莱芜,热土飞歌;血脉赓续,丹心一片。新时代,新莱芜。人们走进红色旧址遗址和设施场馆,追寻初心之路,感悟理想之光、信仰之力,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编辑:胥曰波; 责任编辑:袁菲; 终审: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