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78866992

落实防控举措 坚持守土有责

打造雪野“一带一路”国际院士科创中心、完善人才服务“金卡”制度——莱芜区全力打造“莱者芜忧”人才环境

来源:莱芜融媒编辑:09-29 08:57

图片

9月28日上午,济南市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莱芜区专场发布会,介绍莱芜区有关情况。区有关领导回答记者提问,介绍莱芜区人才服务工作情况及创新举措。

近年来,莱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创新实施“智汇莱芜·人才强区”战略,在省市人才政策基础上,围绕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人才发展全链条,制定《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莱芜区高层次人才服务卡暂行办法》《莱芜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等扶持政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四方英才汇智莱芜。前期,泰钢集团等3家企业与俄罗斯工程院阿巴利辛等3名外籍院士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院士工作站,在刚刚结束的市国际高层次人才双创大赛中,莱芜区推荐97个项目参赛,取得9个初赛获奖,3个决赛获奖的优异成绩,目前已有4个项目注册落地,获奖和落地数量均在全市前列,从侧面反映出高层次人才对莱芜区营商环境的认可。

山东重工落地后,为保证项目顺利建设,莱芜区坚持高点谋划、密切协作,凝聚攻坚克难的最大合力。

抽调精锐力量全程护航。针对建设工期紧、人才集聚、问题集中等现状,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市区相关部门靠前一步、主动服务;抽调5名区级领导、50名机关业务骨干,组建山东重工新城指挥部,成立党工委一线集中办公,随时破解难题。同时,属地街道分别成立片区指挥部,重点负责拆迁工作,街道干部分组驻村、包户到人、全速推进。

创新打造“三包”服务模式。按照“项目需要、部门报到”的要求,组建重工人才服务专班,专门负责项目申报、政策落实、问题受理等工作。招工包揽,成立重工人力资源公司,组织26场招聘面试,输送技能人才217名;政策包送,定期上门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提升政策知晓度和申报成功率;服务包办,对反映集中的问题,人才服务专员全程包办,实现人才服务“零跑腿”。

加快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坚持三管齐下,全力解决7万产业人才住房需求。配建人才住房,规划建设103万㎡的人才生活区,优先安置1万余户急需家庭;落实补贴政策,给予本科以上人才每月700-3000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建设人才公寓,政府建设装修,人才拎包入住,目前,已建成150余套。

着力打造莱者芜忧人才生态。坚持双优原则,集聚医疗、教育优质资源,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优先保障。投资13亿元建设莱芜人民医院新院,引进天津市人民医院医疗团队,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培育名师名校长,与中国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结对子,定向输送优秀毕业生。开辟入学“绿色通道”,优先保障人才子女入学;根据人才家属原单位、岗位性质,优先安置到相应部门或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聚力产业发展全力招引配套项目。围绕产业城核心区域建设,打造工业4.0标杆园区,高标准配建水电暖气、5G网络等市政设施,引进发展轨道交通、汽车装备、氢能源等上下游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目前,已有13家配套项目签约落地。

下一步,莱芜区将立足“省会城市副中心”“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定位,聚焦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继续实施一批创新人才项目。坚持引育并重,实施“青年英才汇智计划”等引才项目,优化“莱芜英才”等育才工程,依托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金字招牌,引导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家和顶尖人才落户莱芜;开展强基行动,打造雪野“一带一路”国际院士科创中心,深耕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海外院士资源,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提升本土企业“自主造血”功能;打造优良环境,完善人才服务“金卡”制度,建设莱芜青年人才城,落实好人才政策,真正让人才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相关阅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们的节日·中秋
学习强国 山东丰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啄木鸟在行动
不忘初心
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鲁中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512635

鲁ICP备09056461号

鲁公网安备 37129002000003号

鲁中传媒网 用户邮箱:sdgscm@126.com

网站电话:0531-78866992

国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