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78866992

朱鹮“东游记”:“我在黄河三角洲安了家”

来源:齐鲁网编辑:12-15 15:55

冬日的黄河三角洲碧空如洗,热闹非凡,数百万只鸟儿在这个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的自然保护区迁徙、越冬、繁殖,生机盎然。

近日,来自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戴河朱鹮繁育基地的30只朱鹮,来到曾经的故乡——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家落户”,在冬天进行适应性训练之后,明年将进行野化放飞。

朱鹮,也就此开启了一段寻梦东游记。

重生。

朱鹮,人称“东方宝石”,很早之前居住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西伯利亚等地。在上世纪中后期,除中国外,其他地区的同类种群都相继灭绝了。

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在黄河中游的秦岭腹地陕西汉中的洋县发现了仅存的7只同类种群,这消息曾经轰动世界。经过40多年精心保护,今天的朱鹮获得新生,在陕西总共超过了7000只,年均增长率超过18%,形成了健康的增长性种群,也成为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功案例。

随着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断推进,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专家组进行的前期论证和实地调查调研,最后得出结果,朱鹮是可以在黄河三角洲生存和繁衍的。朱鹮回归黄河三角洲历史分布地,对扩大朱鹮分布范围、推进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区有重要意义,为朱鹮及其他鸟类在更多领域实施再引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回家。

跨越1300公里,从黄河中游来到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这个曾经的故乡,朱鹮的心情是激动的,它对这个新家充满期待。

这儿是鸟类天堂。“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得益于保护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这里鸟类种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国际机场”。20多年前首次出现在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东方白鹳,早已把这儿当成了家,从候鸟变成了留鸟,黄河三角洲也成为其全球最大的繁殖地。

这儿有“保姆式”呵护。在黄河三角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湿地,保护候鸟。科研人员偶然发现一只受伤的东方白鹳“小雪”,救助站工作人员火速赶到现场,在他们共同的帮助下,翅膀粉碎性骨折的“小雪”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它因此留在了山东14年,和救助站工作人员培养起深厚的感情,因工作人员休假而几天不吃不喝等恩人。为给东方白鹳的“公租房”提供更好条件,守护东方白鹳的栖息繁衍,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推行多项保电护鸟举措,安装隔离挡板、搭架引鸟筑巢、安装绝缘护套、同塔移巢避险、错时检修减少干扰……为了实时掌握每片湿地的鸟类活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启动运行,进入监测范围的鸟儿都会被自动识别、记录。初步构建起“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让每一只鸟儿都被精心呵护。

这儿有全力以赴的黄河生态保护。黄河奔涌,绵延万里。作为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山东在黄河战略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三年来,山东全省投入了1300多亿元进行堤坝建设、河道治理、防灾减灾等,大力实施节水工程,农用水一年减少黄河水5亿多立方米,为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来源。通过实施黄河湿地修复工程,湿地面积达到1130平方公里,比过去增加了22%。昔日的“退海之地”,如今水清岸绿、湿地如画。昔日盐碱之地,如今变成“沃野粮仓”。如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和685种。

目前,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未来黄河三角洲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高地,绿水青山的齐鲁画卷也正徐徐展开。

朱鹮归来,遇见美好。

(编辑:胥曰波; 责任编辑:姜琳; 终审:孙佳音)

相关阅读

中国梦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重阳节
请下载泉眼客户端 学习强国 啄木鸟在行动
七一讲话
不忘初心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512635

鲁ICP备11020100号

鲁公网安备 37129002000003号

济南传媒网 用户邮箱:sdgscm@126.com

网站电话:0531-78866992

国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