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在莱芜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仅激战三昼夜就全歼国民党军5.6万余人,取得了莱芜战役的伟大胜利。这一战役被誉为“运动战的光辉范例”,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百战经典之一。接下来的特别报道《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一起重温这场发生在70多年前的伟大战役。
莱芜战役的第一枪,实际上是在距离莱芜城东北3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打响的。王耀武下达了国民党73军第77师由张店南下到莱芜归建的命令,华东野战军根据这一情报,及时调整作战部署,提前在77师途中必经的青石关内和庄地区设伏。
青石关是齐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周围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不适合大兵团作战,为我军设伏歼敌创造了条件。
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研究室研究员朱慧鹏说,当时国民党整编七十七师进入,通过青石关到达和庄普通村之后,鲁中军区警五团把青石关的关口切断,当成一个网点,扎紧了这个口袋,形成了一种瓮中捉鳖的形势,切断了国民党撤退的一个退路。
毫无察觉的国民党军队经过青石关,继续向南前进,到达燕子山和凤凰顶附近时,遭到提前埋伏在这里的华野八纵22师的痛击。1947年2月20日下午1时莱芜战役打响。普通村村头的一棵老槐树上,还残留着当年激战时留下的弹痕。
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研究室研究员朱慧鹏说,当时国民党七十七师师长田君健,有人说他看到突围无望,举枪自杀,也有人说他在乱军逃跑当中被乱枪,剩下其余人,被副师陈运武率领了残部300余人,跑到济南,其余全部被消灭,所以,莱芜战役首战告捷。
在伏击国民党军77师的同时,华野主力分别向莱芜城和吐丝口发起了进攻。尤其是吐丝口,华野集中了六纵16师、18师及鲁中军区警4团的兵力全力攻歼吐丝口的国民党守军。
吐丝口城墙坚固,镇外有鹿岩、碉堡,镇内有街垒和暗堡。驻守吐丝口的国民党12军新36师,由日伪军改编而来,对工事的运用有丰富的经验。与此相反,负责攻打吐丝口的华野六纵擅长山地战和游击战,巷战经验却不足。历经三天两夜的激战,吐丝口仍然没有拿下。此时,华野副司令员粟裕找来时任七纵25军74师58团炮兵连连长的滕锡远,命令他进行炮火支援。
远方炮火的轰鸣声,不断瓦解着莱芜城内国民党守军的心理防线,因为吐丝口已被华野包围,后方补给线被切断,所以国民党官兵补给不足。加上华野主力在莱芜城外实施连续攻击,城内的李仙洲集团军心不稳。
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研究室研究员朱慧鹏说,此时的李仙洲接到了王耀武的撤退电令后,他就计划从莱芜城退保吐丝口,因为他深刻地知道,吐丝口就在自己的手中,逃到吐丝口还有一些尚存之地,如果坚守莱芜城的话,很可能被华野吃掉,此时,合围还未完全形成,华野主力还需要时间布局,但李仙洲的先头部队已提前出动,在莱芜城北去往吐丝口的地带与我军展开了殊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