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点赞“三桥一隧”破交通瓶颈 加速迈向“黄河时代”
3月13日,新华社以《“三桥一隧”破除交通瓶颈 济南加速迈向“黄河时代”》为题刊发文章,聚焦济南市推进“三桥一隧”跨黄河桥隧工程建设,努力让黄河变成“城中河”,加速由“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已有15个项目签署投资合作协议,12个项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120余个项目纳入招商引资储备项目库。今年,将计划开工25个项目,总投资700多亿元。
《人民日报》点赞济南夜间经济大放异彩
今年国庆假期,夜间经济大放异彩。济南市推出了“夜经济消费地图”,地图上标注了10个夜间经济聚集区、20个大型购物商场、15家文化娱乐场地等99个夜间消费打卡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指引服务。晚上10点,山东省济南市芙蓉街依然人声鼎沸,烤鱿鱼、炸肉串、菠萝饭等各色美食琳琅满目,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正为游客精心制作泰山剪影、泥哨等手工艺品。
新华社点赞信用信息涵盖912万自然人!
擦亮“信用泉城”新名片
济南把建立高标准、高水平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抓手,相继出台40多项制度文件,成为山东省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同时搭建起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济南”网站,目前已归集数据4.3亿条,涵盖全市61万企业、117万个体工商户和912万自然人。
新华网点赞探索物流金融新模式效果明显
《光明日报》头条号组图:70年,济南之变
《光明日报》用一组照片展示济南这座城市的变化,包括建筑之变和桥梁之变,生动诉说着城市发展的故事。
《光明日报》点赞济南: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7月23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济南持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点赞济南高效便捷的智慧生活。在济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前沿技术,为现代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唤醒了“沉睡的数据”,架构起“城市大脑”,构建起“善感知、会喘气、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
新华社点赞加速审批服务改革:一枚印章、一次办好 让企业群众享“红利”
济南市出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组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改革方案》,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关联审批事项按照“事件链条”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企业和群众办一件事情只需进一个门、到一个窗、见一个人、交一次材料、一次就能办好。通过“一枚印章管审批”,济南实现审批服务从“物理集中”到“化学反应”的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便民提效优化营商环境。
新华社点赞深化“五减”改革 力促“一次办成”
山东济南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干部数据库、大胆任用、跟踪培养、为担当作为者兜底撑腰……从“选、育、用、管”等多个层面构建全链条的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调研巡视、事后评估,精准选出好干部;递进培养、导师帮带,岗位历练育干部;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不拘一格用干部;奖优罚劣、容缺容错,正向激励管干部。
《人民日报》刊文《发现休闲新亮点》,讲述了假期中休闲旅游的新亮点。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暖心设计也在其中,既有大人用的马桶,又有小孩子专用的坐便器,提供了卫生纸、一次性尿布等,在马桶旁、洗手池旁都有供残疾人使用的扶手。“第三卫生间”不仅带给了市民便利,还暖到了市民的心。
新华社点赞济南12345热线:“一单通达”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12月9日,新华社聚焦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提出,济南市民服务热线“一单通达”架起了党委政府与市民群众的“连心桥”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市民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诉求,热线工单从原来“市转区、区转街道、街道转社区”,到如今“市直转街道”,平均流转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为不到1分钟。
《经济日报》点赞济南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给民企带来“春天”
10月31日出版的《经济日报》在头版刊发重要文章《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写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同时,《经济日报》用一个整版以《民企的“春天”—山东济南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为题点赞济南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称,济南营商环境的变化,确实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春天。
《人民日报》以《山东济南刷脸就能乘地铁》为题,报道了济南地铁3D刷脸乘车的便捷乘车方式,点赞提高乘客进展速度。济南地铁1号线11个车站都可以刷脸进站,一个闸机群组设置一个通道。“这个设备综合应用了移动支付与生物识别等前沿科学技术,通过大数据采集,将人脸信息提取出来录入。乘客可以完全脱离身份证、乘车卡等介质,注册成功后,不用携带任何卡片。”
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联播网刊发了《黄台电厂的烟囱不“冒烟”了》点赞济南企业。
济南市推动全市医养结合、中医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制定“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坚持创新驱动,促进医疗保障成为推动“三医联动”改革的强劲动力。济南市医疗保障局统筹推进机制再创新,打好医保市级统筹、打击欺诈骗保、医保精准扶贫、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职工医疗与生育保险合并实施六大攻坚战,大力破解制约医保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
《人民日报》刊文《服务贴心 旅途温馨(2019春运一线)》,讲述全国春运一线的一幕幕感人故事。济南西站的温馨场景也在其中。春运期间,济南西站成立了“善辉善行”服务队,为老弱病残幼旅客提供帮扶服务。
《人民日报》点赞中国铁路济南局维修工袭祥庆,1982年,袭祥庆来到原济南铁路局车轮厂从事机床维修工作,一干就是近40年。他是济南西车辆段轮轴车间的一名数控机床维修工,也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劳动模范和创效能手,更是春运幕后保障运输安全千万铁路职工中的一员。
在济南,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遇到了困难。公交车司机先是把老人扶上车安顿好,待老人准备下车的时候,司机又单腿跪地,用手做台阶,让老人踩在自己的手上安全下了车。
《人民日报》点赞济南特警张保国:兢兢业业坚守排爆一线 为国家教出更多排爆人才
《人民日报》刊文《热血铸忠魂 为民守平安》,介绍来自不同的地区和警种的“公安楷模”。其中就有挑战“死神”20年的济南排爆英雄张保国。自1999年从部队转业至今,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先后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备勤任务900余次,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10余次,排除爆炸装置和可疑爆炸物130余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导爆索51余万米。
人民日报》点赞济南驻村第一书记:与群众一起算好“明白账”
为了破解治村难题,他以村务公开为抓手,狠抓党的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按照“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原则,会上涉及村规民约修订、村级办公场所打造、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分红等事项,均由党员群众讨论研究决定,实现民事民议民决,算好村民“小账”,也算好党建、脱贫致富这些“大账”。
《人民日报》点赞济南创业者:他的工厂很特别
《人民日报》报道了济南一位拥有创新思路的创业者,说他的工厂很特别,他的创新思路助力泉城环保,值得点赞。李延荣的工厂很特别,人送外号——“蟑螂工厂”,利用其生物特性,处理令环保部门头疼不已的餐厨垃圾。“目前处理中心有约10亿只蟑螂,每天可处理数十吨的餐厨垃圾。”李延荣的奋斗还未止步。在养殖车间的上方,他建起了玻璃温室大棚,利用蟑螂产生的热量,种植绿色蔬菜。越来越多的人正慕名前来考察学习。
2019已接近尾声
我们期待济南继续有好消息传来
也期望
2020年,是更精彩的一年!